滅苦之道 (五)
----尊者阿薑摩訶布瓦談禪修經歷(開示彙編)
英譯者 迪克. 西拉勒塔諾比丘
簡單地說,當智慧看穿了個人思維的各個組成部分時,就會捨棄,在看穿之前,會緊抓不放。智慧一旦完全看透,心會捨棄一切,意識到蘊只是心內的波紋,沒有真正的實質。思緒無論好壞,一樣升起、停止。無論它們怎樣在心中出現,只是想蘊與行蘊創造的堆積體,會很快消失。沒有例外。想法的存在不會超過一瞬。念頭本身缺乏持久性,缺乏真正的實質和意義,因此不能信任它們。
那麼, 是什麼不停地為我們提供這些想法呢?是什麼不停地製造它們呢?這一刻,有一個想法冒出來,下一刻又有另一個想法,永遠在欺騙自己。它們來自視覺、聲音、味感、嗅感、和觸感:它們來自感受、記憶、思維和意識。我們對自己的感知理所當然地接受,不停地繼續這個騙局,直到它成了一把火,在我們的心裏燃燒。心正是被這些因素、這些心的習慣所污染。
探索的目的是為了拔除這些因素。它們拔除之後,心的真正本性就顯示出來。我們看見,當心不出去涉入客體時,它就保持著自然的寧靜與光亮,如經中所說:"比丘們,原始的心本是明亮清淨的,但是, 當雜染穿過、與心混合時,就受了污染。" 原始的心是明亮的心。這句話指的是在一次次輪回中遊蕩的那個心的原始本性。可以用初生嬰兒的心作比方, 它尚不發達,不能完全理解感官對象。它並不是指那個已經超越重生、絕對清淨的心的本性。
隨著我們一個階段一個階段、徹底地探索心, 過去四處遊蕩的雜染元素會聚集起來,形成一個單一的亮點,與內心的自然光亮匯合起來。這個光亮如此壯觀、如此迷人,就連大念住、大智慧那樣傑出的心理素質,起先都會在它的迷咒下受騙。這是一個全新的經驗,過去從來不曾經歷過。它如此不同凡響、令人起敬,那個時候似乎沒有什麼可以與它相比。怎麼會不受迷惑呢?它一直就是絕對的君主,在不可盡數的劫世裏統治著三界。這個光亮點,把心控制住了,遠古以來就在指揮著心。只要心缺乏讓自己從這個力量中解脫出來的大念住與大智慧,這個光亮點會繼續迷惑心,迫使它隨著這個精細的雜染去造業,然後經受無數次不同域界的重生。根本上,正是這個帶著精緻光亮的心,造成了眾生在輪回世界中不停地遊蕩。
一旦心清楚地理解了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這五蘊,不再有一點疑問, 那麼餘下的只有心內出現的各種細微波動了。這些是導致心在內部動盪的一種形式細微的行蘊:包括一種細微的喜(sukha),一種細微的苦(dukkha),一道精緻明亮的光芒。就只有這些了。大念住、大智慧會把這些內在的攪動當成探索的焦點,不停地觀察、分析它們。
由各種雜染彙集產生的光芒,會是一個清楚可見的亮點,是聚集在心內部一個特定位置上的一道精細的光芒。偶爾, 那裏會升起一抹精細的暗淡,污染了那個明亮的中心點,同時就導致了一個同樣精細的苦的出現。實際上,明與暗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:兩者都是常規現實。在這個層次,光點、暗淡和苦是同伴,它們一起出現。
出於這個原因,當心體驗這道奇妙的光芒時,總帶一絲懷疑, 擔心那個體驗隨時遭到破壞。念住與智慧會努力保護、維持這個光芒不受污染。儘管這些污點極其精細,但依然是雜染的表現,因此行者不應當自滿。對於心智之光中的微妙變化,智慧必須窮追不捨地審視它們。
為了消除這種不安感造成的負擔,對這個問題獲得徹底解答,要問自己:這個光亮到底是什麼?把你的注意力放在這個問題上,一直到瞭解為止。為什麼它這樣變化多端?一刻是光亮、一刻稍有污染。一刻是喜(sukha) 、下一刻是苦(dukkha)。一刻是徹底滿足、下一刻不滿悄然出現。要注意精細的喜感,它的行為, 只有一點點不規則性。然後,苦就細微地出現,與心當時的精細度相應,這足以使我們起疑。為什麼心在精細狀態下還會呈現出各種不同的狀態?它並不總是恒常而真實。你要不屈不撓、一路追查下去。不要怕。不要怕毀滅那個光明會毀滅你自己的真正本質。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個焦點, 看清楚了,那個光亮點與你已經檢查過的一切現象,具有同樣特點----無常、苦、非我。唯一不同之處是,這個光亮點要精細微妙得多。
在這個調查階段,對待任何事物不要想當然。常規現實領域中的任何事都不可信。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內心深處,讓智慧迎接挑戰。一切造作之事起源於心。這個光點就是其中最明顯的。它正是終極虛假。因為你對它,比對任何東西都要珍重、保護,你根本不願意去打擾它。在整個身體中,沒有什麼比這個光亮更突出了。它喚起如此令人心弛神往的驚歎感,因而就有了如此執著的保護感,你不要任何東西去干擾它。看著它, 它就在那裏:它不是別的,就是無明(avijja),這個宇宙的超級君主。但是你認不出它。你從來不曾見過它, 到這個階段, 看見這樣的光華, 當然會受它欺騙。後來,當念住與智慧完全準備好後,你不需要提醒,會瞭解真相。這就是無明(avijja)。根本無明就在這裏。除了迷人的亮點之外什麼也沒有。不要把無明想像成魔鬼、野獸;因為實際上,它真是全世界最誘人、最親切的美麗之冠。
根本無明(genuine avijja)與你所想是完全不同的。因此,你遇上無明時認不出它來;你的修行會卡在那裏。沒有老師指點,教給你觀察的方法,你會長期處在困境中,很久才能瞭解真相,從而超越它。你有老師指點怎樣往前走,會很快理解這個基本道理,對那個光亮的中心進攻,而不是對它加以輕信。你已經把其他自然現象觀察完畢,必須在這裏進行調查。
心已經捨棄了對五蘊的執取,在這個階段極其精細。儘管它已經放下了其他一切,卻還沒有放下自己。它的內在知覺仍然滲透著對自己本性的根本無明。在這裏無明彙集成為單一焦點。它的一切外在出口已都給切斷,它於是就聚集在心中,無路可以流出。無明的出口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 產生出視覺、聲音、嗅覺、味感、觸感。一旦念住與智慧有了足夠技巧,永遠切斷了這些外流的出路,無明不再有出口來表現自己。它外在的代表已經無效了,剩下的只是心智內部細微不停的震動。由於沒有活動的出口,它就完全依賴于心作為活動基礎。只要智慧不能徹底超越它,無明看上去就象一個細微的喜、細微的苦, 一道不可抵擋又令人驚歎的光芒。因此,心要不停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因素上。
每一種常規現實,無論它多精細、多明亮、多壯觀,總是表現出某種不規則的症狀。那些症狀足以引起心的注意,令它尋找答案。心中產生的極其精細的喜、樂、還有從中放射出來的驚人光亮,其來源都是無明。但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見過,因此一開始探索時,會受騙而去抓緊它。我們被無明誘使進入沉睡之中,以為那個精細的滿足感和光明感超越了名色,以為它們就是我們的真正本性。我們沒有意識到錯誤,把這個壯觀的、包含著無明的心,當成真正的自我。
但是, 這不會持續太久。在這個層次,大念住、大智慧力量強大而不自滿。它們不停地審查、觀看、分析,前前後後、毫不間斷。它們終究會覺察真相。它們會注意到,這種喜與苦的感覺表現出細微的不規則性,與那個光亮的宏偉並不一致。儘管苦的表現如此細微,卻足以引起我們的懷疑。為什麼這個心有多種狀態?它並不恒常。心中那些細小的不規則性、漲落變動,儘管精細,還是能引起念住和智慧的注意。
這些變動一旦被探查到,就升起了懷疑,提醒智慧必須進行調查。因此,心的知覺本性成了調查的焦點。念注與智慧集中在這一點上,要瞭解它到底由什麼組成。它們已經一個階段、一個階段地調查了其他一切,滅除了其他一切因素。但是這個如此明亮驚人的知覺:它到底是什麼?隨著念住與智慧把注意力聚集在那點上,心成了全面調查的焦點。它成了大念住、大智慧的戰場。不久,它們就能摧毀心中的無明,儘管它看上去如此宏偉壯觀。無明如今徹底被摧毀了,不再有絲毫痕跡留在心中。
銳利的智慧進行著探索,直到完全理解真相之時,這個(無明)現象會以完全不可預料的方式分崩離析。那個時刻的覺醒,稱為“菩提樹下的覺悟”、“輪回的墳墓徹底摧毀”。那時候, 會升起無懈可擊的確定感。那個光亮中心點分解時,會有更驚人的景象出現; 過去它一直被無明遮蔽著, 現在完全展現在面前。心的內部強力震盪, 動搖了整個宇宙。心從一切常規現實中脫身而出的關鍵時刻,那番景象的神奇和壯觀是不可描述的。就在這裏----無明被徹底消滅之時, 阿羅漢道, 轉成了阿羅漢果。這條道走完之時,便證得阿羅漢果。法與心圓滿成就。從那時起,一切困苦終止了。這就是涅磐的本質。
那個無明的形象, 我們原以為如此宏偉驚人, 最後破滅時, 會有一件不可形容之事, 清晰展現出來。那就是絕對的清淨。與之相比, 我們過去敬畏的無明好比牛糞; 被無明遮蔽的清淨就如純金。即使孩童也知道牛糞與純金哪個更寶貴, 我們不需要浪費時間做比較,徒顯自己的愚蠢。
無明的破解, 標誌著阿羅漢道與阿羅漢果同時達到了終點。如果用上樓進屋作例子, 一隻腳在最後一級階梯, 另一隻腳站在門裏, 那麼我們還沒有進屋。只有兩隻腳進去了, 才能說我們“進了屋”。 雙腳(道與果)同時堅定地駐紮於偉大的佛法之中時, 心才“達到”了法。它已經證得了涅磐的獨特。從成就的那一刻起, 心徹底自由了。它不再有滅除雜染的活動了。這就是阿羅漢之果。只有那些沒有雜染的人才有這個經驗, 那些就是證得了有餘涅磐(saupadisesa)的活羅漢們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